從北平到倫敦:老舍與許地山的文學友誼–文史–中國作家找九宮格共享網

作者:

分類:

本年是“國民藝術家”老舍生日125周年。老舍誕生在北京,其作品也多以北京為佈景。這表現了他對這座城市的深深酷愛。不外,老舍的文學之路卻始于英國倫敦。在最後的文學創作之路上,他遭到了作家許地山的鼓勵和影響。

1922年,許地山的《落花生》在《小說月報》上頒發后,便廣為傳誦。那時,此文被支出《初中新國文》《語文》與馬來西亞的《漢文》等國際外各類教材中。

這一年,兩人在北京瞭解。兩年后,兩人又在倫敦一路渡過了一段時間。在倫敦,恰是在許地山的激勵下,老舍頒發了《老張的哲學》,逐步走上文學之路。兩人在文學路上相扶對峙,留下了一段美談。上世紀三十年月,老舍曾如許說:“沒有在英國的經過的事況,沒有地山師長教師,我或許能成為牧師、武師,決不會成為小說家。”

1935年,居于青島的老舍也寫了一篇同名散文《落花生》,頒發在《漫畫生涯》上。二人筆下的《落花生》各有所長,許地山的撰文雖短小精幹,卻字字珠璣,飽含哲理;老舍則以滑稽風趣的文筆,把文章寫得好像一段相聲,寄意深入。

1924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年夜學的許地山

老舍在倫敦

在缸瓦市的快活時間

1922年春,北京的缸瓦市基督教堂創辦了一所英文夜校,這所夜校每周開課5次,膏火每月僅收1元。老舍因住的處所離此不遠,于是也報名餐與加入了這個英語進修班。時光久了,老舍不單結識了該校的擔任人,還參加了“青年辦事部”,開端積極介入社會辦事運動。也恰是在此時代,老舍熟悉了許地山。取得燕京年夜學神學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的許地山,常來此餐與加入運動,並且有時還住在這瑜伽教室里,故而這兩個年青人很快就熟習了。

從扳話中兩人對彼此的出身有了更多的清楚。老舍了解了許地山誕生于臺灣,原名叫許贊堃,生于1893年,年長老舍6歲,是以兩人熟習之后,老舍讚許地山為“地山兄”(老舍日誌中常說起“地山兄”)。許地山也清楚到,他的這位“小老弟”,誕生在護國寺旁小羊圈胡同里舞蹈場地的一個滿族布衣家庭中,因生于1899年的立春,怙恃為他取名“慶春”,許地山有時便直呼其名“慶春”。

兩人的出身也都頗為波折坎坷。

許地山生逢甲午海戰,其父是臺灣的愛國詩人許南英。昔時甲午戰勝,臺灣被割讓給japan(日本)時,許地山的父親便攜全家遷移到了福建。1913年赴緬甸仰光中學任教,1916年回國。1917年進燕京年夜學,取得文學士學位后再進宗講授院,取得神學士學位。

老舍的父親是一名皇城護軍,不幸在八國聯軍攻擊北京時陣亡。父親往世后,老舍全家的生涯便墮入窘境,家中僅靠母親替身補綴漿洗,做些針線活的菲薄支出供老舍唸書。1918年7月,老舍在北京師范黌舍結業后,被京師學務局委任為“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級小學兼公民黌舍”(今方家胡同小學)校長。

1922年,許地山與老舍在缸瓦市教堂瞭解時,許地山是燕京年夜學神學院的教員,而老舍曾經升任為京師郊外北區勸學員。跟著來往的逐步增多,兩人的友情不竭加深。老舍《敬悼許地山師長教師》(1941舞蹈教室年刊發于重慶的《小說月報》)中記載了在這里的一段時間:

初一熟悉他,我簡直不敢盼望能與他為友,他是有學問的人哪·可是,他有學問而沒有架子,他愛說笑話,村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往吃八個銅板十只的水餃,一邊吃一邊說,紛歧定說什么,但總說得風趣。我不再怕他了。

許地山的多才多藝在同時期的文人中可謂是百里挑一。他不只是一位文學家,並且在美術、考古學等範疇均有成就,他精曉英文、梵文等多門說話,且熟稔西洋樂曲、深諳西皮二黃,他不只琵琶彈的好,甚至可以或許創作與翻譯東、東方歌曲。

不外令老舍加倍敬佩的是許地山的愛國思惟以及家國情懷。閑聊時,老舍曾聽許地山講過:他家從祖上就在臺灣有良多的地產,可到了他父親這一代,臺灣被japan(日本)侵占了。日寇宣佈,只需留在臺灣確當地人,仍可保存家中地產。但若分開臺灣瑜伽場地,地產則要所有的充公。而他父親是有節氣的,便召集家中五個弟兄問誰愿意留在臺灣,五個兄弟全說不愿意,于是父親便率全家舍棄了臺灣的地產而回到了年夜陸。回到年夜陸后,他們家變得很窮,五個兄弟要為生計而奔走,但全家都不后悔,由於誰都不想當亡國奴。

1922年夏,老舍成為一名基督徒,并辭往了勸學員的任務,應聘至天津南開中學,擔負國文教員兼班級教導員。老舍是以長久分開了北京。令老舍沒有想到的是,兩年后,他與許地山還會有一段客居倫敦的記憶。

亦師亦友許地山

1924年,老舍到倫敦年夜學擔負西方學院講師,而此時的許地山自美國的哥倫比亞年夜學碩士結業,先于老舍離開了倫敦,正預備到牛津年夜學持續進修。

許地山在倫敦有一位老友名叫易文思。兩年前,他在燕京年夜學教書,也是缸瓦市教堂的牧師。易文思設定初到倫敦的許地山與老舍同住一室。當老舍得知本身的室友竟是老友許地山時,興奮極了:“他(易文思)告知我,已給我找好了房,並且是和許地山住在一處。我更愉快了,見了許地山還有什么事作呢,除了說笑話?”(1934年8月《良朋畫報》第92期中老舍散文《頭一天》)

久別重逢的兩位老友在異國異鄉萍水相逢,天然都是驚喜之極。兩人旦夕相處,對彼此加倍清楚。老舍的日誌里記錄了他們來往時的諸多細節。

老舍常看到許地山在燈下靜心寫作至深夜,在許地山的影響與激勵下,老舍也開端測驗考試寫小說了。他花了3便士買了一個功課本,然后就在簿本上開端了本身生平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的創作。

在等候開學的那段日子里,許地山照舊好像“老邁哥”一樣,天天帶著老舍在倫敦處處逛,這讓初到倫敦的老舍對這座城市很快就熟習了,同時也對東方文明有了更客不雅的認知:“我一到倫敦,就借著他的眼睛看到那古城的很多寶貝,也看到它那昏暗的一方面,而不至胡胡涂涂的判斷倫敦的月亮比北平的好了。”(老舍《敬悼許地山師長教師》)

老舍與許地山都是健談的人,二人能站在倫敦的陌頭,將一個感愛好的話題聊上三四個小時而忘卻了吃飯,不知有幾多個暮色傍晚與不眠之夜皆消磨在二人的閑聊之中。這段美妙的舊事令老舍畢生難忘,他對許地山的為人品性也加倍敬佩。后來老舍與鄭振鐸回想這段舊事時說:“當他遇伴侶的時辰,他就忘了本身:伴侶們說如何,他總不採納。好比說在東倫敦的時辰,有人提議買黃花木耳,大師做些中國飯吃?他便說好!又有人說往逛植物園?好!玩撲克牌?好!他無論對任何人老是很興奮的樣子,他的胸中沒有世俗的城府,我從沒見過他對誰聲色俱厲過,即便碰到怫意之事,他似乎也不會賭氣。”

1926年,許地山從英國牛津年夜學結業,他預計回國。某天,老舍趁許地山閑暇時,便拿出本身已完成的手稿《老張的哲學》給他看,并讓他多提些看法。當許地山在看時,老舍心中不由有一絲忐忑,由於這究竟是他寫的第一篇長篇小說(此前老舍在南開教書時曾頒發《小玲兒》)。

許地山一邊在看,一邊不時地笑。老舍難為情地問他為什么笑,許地山答:“沒想到你寫得這么風趣,寫得這么好!”許地山的表彰與確定給了老舍莫年夜的鼓舞,接著許地山又說:“把這篇手稿寄回國吧。”老舍匆忙說:“不可不可,我還要修正呢。”但許地山卷起稿子,便寄給了上海的鄭振鐸。

時光僅過了兩三個月,這篇小說竟被《小說月報》刊登出來了。生平第一次投稿,就被名刊錄用,這讓老舍極為欣喜,也讓老舍的自負心倍增。一鼓作氣,老舍又接連頒發了長篇小說《趙子曰》《二馬》等力作。

跟著一部部巨作的頒發,老舍終極成為一代文學大師。不外,老舍一直把許地山看作他的“文學引路人”,正如老舍在《敬悼許地山師長教師》一文中提到,“他既是我的‘師’,又是我的老友!”

《雞雛圖》凝聚著兩人的友情

1927年,許地山回國,在燕京年夜學文學院和宗講授院任副傳授、傳授,同時努力于文學創作。

1929年夏,老舍取道私密空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的一所華裔中學任教半年。1930年3月,老舍回到中國。同年7月,到濟南齊魯年夜學任教。

回到國際的兩人各自忙著本身的工作,手札交通并未幾。但兩人的友誼仍然篤厚。1935年,老舍寫下《落花生》,或許恰是對許地山的悼念。同年,許地山受胡適之推舉,攜眷南下噴鼻港,任噴鼻港年夜學中文學院主任、傳授,此時他們的交通更少了,偶然也有手札交往。老舍在《敬悼許地山師長教師》一文,提到了如許的細節:

自從他到噴鼻港年夜學任事,我們沒有會過面,也沒有經由過程信;我了解他不愛好寫信,所以也就不寫給他。抗戰后,為了噴鼻港‘文協’分會的事,我不克不及不寫信給他了,依然沒有回信。可是,我準了解,信雖沒有,工作可是一定辦了。公然,從分會的陳述和友人的信件中,我知道了他是極熱情會務的一員。

1941年8月4日,許地山覺得心臟異常難熬難過,當日突發心臟病在噴鼻港遽然離世,這年他只要48歲。此時的老舍正在四川為宣揚抗戰而奔走,聞此凶訊,老舍在極端的悲哀中揮筆寫就了《敬悼許地山師長教師》:

地山是我最好的伴侶。憶及各種令人捧腹、牽人縈懷的趣事,感謝、觀賞與無窮的可惜之情訂交織,過往二十年事月來往的點滴記憶猶新。只惋惜舊日老友間的趣事皆已成本日之淚源。你怎可以逝世呢……

從此,許地山的音容笑容以及舊事的點點滴滴皆成為了老舍心中永恒的記憶。

1944年,許地山謝世的第三年,老舍寫下一篇漫筆:《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在文章里追想了他找許地山向齊白石“索畫”的趣事。

1933年的一天,由於此前老舍幫了許地山一個忙,許地山就問老舍:“我想送你一個禮品,你要什么?”因老舍深知許地山與齊白石師長教師熟悉,于是就信口開河:“我想要一張白石師長教師的畫!”許地山找到了白石師長教師,以半價三十元的價錢求得齊白石的一幅立軸:《雞雛圖》。

這幅畫中共有十八只小雞,雞籠的門被翻開,小雞們紛紜跑出來嬉鬧與尋食,個個繪聲繪色。畫上還有白石師長教師的題款與“白石翁”印一方,獲得此畫的老舍大喜過望,時常拿出來鑒賞。

抗日戰鬥時代,忙于創作的老舍居無定所,但仍不忘在信中幾回再三吩咐家人《雞雛圖》萬不成掉。由於在這幅畫中,包含了老舍對好友許地山的無窮悼念。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